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较终要解决的是空间布局和控制引导策略问题,关注以下方面:
1.理解、执行政策与本地需求相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是总体规划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相同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不同城市又有不同的现实需求。总体规划应力图做到:一方面深入贯彻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在政策框架范围内,从当地需要出发,积极寻求较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解决方案。
2.关注当地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特点在**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市建设需求日新月异。规划应以高度的专业敏感研究和关注当地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科学预测其体现在空间发展上的需求特色,使总体规划更具适应性。
3.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总体规划关注宏观内容,如区域关系,也关注微观内容,如重要公共利益的落实。后者在部分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尤为重要,由于不再单独编制分区规划,应把重要公共设施在总体规划中明确落实到用地范围。
4.长远与眼前兼顾总体规划既关注长远的良性发展,也重视解决眼前的各种问题;既要提出宏伟的远期目标,也要提出近期可着手的实施途径;在谋划城市远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充分强调对近期建设的引导,对当前急切的重点项目的实施。
5.目标与途径相统一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是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研究实现既定目标的途径,提出确保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与管理措施。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设计除了运用良好的空间设计理念,高水准地完成平面及三维的城市空间、城市环境以及建筑布局和建筑群体形象的设计,提供富有创意、令人向往的建设蓝图以外,还关注以下方面:
1.以扎实的宏观研究策划为先导,提出战略层面的真知灼见在进入方案阶段之前,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针对与该项目相关的经济、社会、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市场、地方文化,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条件和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多方论证和研判,透析潜力与机会,以期在战略层面为客户奠定更优越的价值基础。
2.坚持以功能为基础,每一处形态设计都根植于对相应功能细节的考量坚持把功能研究作为形态设计的基础,把功能创新作为形态创新的灵感之源。关注城市生活细节和使用者需求,并视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同等重要。研究每一类城市活动的特征,以此构建与之相吻合的城市设施、城市空间和城市形象;同时也把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见和富于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倾注于对城市设施、城市空间和城市形象载体的营造,以期激发潜在的功能需求,引导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进化。
3.强调真正的因地制宜,决不提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方案设计之前,要对项目基地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剖析。珍视地方传统、历史文化和城市原有风貌特征至关重要。每一处构思都要有充分的依据,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鲜明的特色。
4.重视城市开发的市场规律,建构多方共赢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作为整合资源、挖掘优势,解决问题的手段,往往涉及城市**、发展商、市民等多方利益。城市设计师在多元化目标体系框架下,探讨每个项目所涉及的各方需求并在设计中给予协调与平衡,在较终方案中使各方利益都得到尽可能的体现和满足。
5.增加城市设计管理文件,将城市设计服务从方案编制延伸到辅助实施如何提高城市设计成果的可实施性。把城市设计成果分为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两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成果作为技术文件,额外增加的管理文件旨在架设方案和实施之间的桥梁,把设计理想转化为开发控制要点,把城市设计的技术性成果转化为部门指规划管理导建设所用的管理工具。
折叠